top of page
Search
Patrick

淺談咖啡: 咖啡館變變變

Updated: Nov 20, 2019

咖啡館變變變

漫步銅鑼灣,短短數月,已先後有數間連鎖集團掛起「精品咖啡旗艦店」的開業宣傳。在遊人如鯽的鬧市承租巨舖,推廣崇尚細味品嘗的精品咖啡。一快一慢,對比強烈。

傳統歐洲咖啡館,被當時的人視為酒吧以外的聚腳地。市民會因應需要,到不同客群的咖啡館,討論時事,談天傾商。這對日後西方社會發展起了重要作用。倫敦證券交易所(London Stock Exchange)的前身,正是設於銀行商業區的「約翰咖啡館」(Jonathan's Coffee-house)。


星巴克帶來「公共空間」

從前香港的咖啡館,是平民歇腳、看賽馬、食蛋撻的地方。至於將咖啡變成風尚,則是自千禧年起席捲全港的星巴克咖啡。還記得首次光顧為二千年於北京,約半年後,其於香港開設分店引起筆者和同學們期待和興奮!柔和的燈光、梳化、輕快的音樂所營造的舒適感覺,陸續在商場、醫院和街角出現,為學生、保險經紀或想涼冷氣的人提供「公共空間」。接下來,只要容得下一部意式咖啡機的餐廳也加入了意式、拉花行列。甚至連賣漢堡包的,也另闢角落,賣起咖啡和三文治來。


隨着國際咖啡業進入第三浪潮,本地店子近年也開始精品化。

很多人到日、韓、台灣旅遊時,會留意到當地咖啡小店林立,百花齊放。這風潮也隨着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和歐洲精品咖啡協會在港頒授認證,以及大眾知識的提升而普及。像太古坊附近的一間咖啡店,店主身兼烘焙師之職,在大眾化的拼配配方(house blend)以外,提供較淺烘焙、果香撲鼻的單品意式濃縮咖啡(Single Origin espresso)。隔兩個街口的舊商場地庫,有一間店專賣以虹吸壺冲煮的咖啡,店主不單擁有杯測師資格,店裏的咖啡,也是他在店內烘焙,確保新鮮。


一部轉動中的烘焙機,一個願跟客人分享豆子特性的咖啡師,都是精品咖啡館的證明。


由熱到涼的細膩之旅

精品咖啡,是地域、土壤和氣候的縮影。喝精品咖啡,是由熱到涼的細膩之旅。理想的咖啡館,有專業的杯測師選購農莊級的生豆,有專業的烘焙技術自家烘焙,也有咖啡師以科學量化的萃取冲煮,把豆內的寶藏解放。咖啡,已經由從前只負責提神的配角,變成了主角;咖啡館,也從只當文化的土壤,變成體驗味覺藝術的殿堂。




96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